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直以来,扬子江药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扎实推进质量、品牌、安全、环保四位一体管理,把环保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全集团内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秉持环保理念应运而生的饮水思源QC小组现有8人,由SHE(安全、健康、环境)和节能减排科专员组成,他们围绕集团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大大小小16次攻关,刚解决完臭气排放浓度问题,很快,又投入到新课题“降低污水站出水SS(悬浮物)”中。
《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SS(悬浮物)不能高于30mg/L,为了保证出水达标,扬子江药业污水站设定了警戒值,一旦排放量达到25mg/L就采取行动,杜绝超标现象。
2019年11月,污水站检测报告中SS(悬浮物)首次达到25mg/L,饮水思源QC小组立即拉响“警报”,连续7天人工采样检测发现SS(悬浮物)值均偏高。“悬浮物超标不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还会使得水质浑浊、影响外部环境。”组长孙林有些担忧,“我们得尽快把出水悬浮物数值降下来。”
组员们迅速梳理了污水站悬浮物从蓄水到出水的沉降工艺全过程,一番观察和探讨后,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两处反应器和砂滤器上。反应器如果未将污水与药剂混合均匀,会直接影响悬浮物沉降效率,砂滤器则在最后过滤掉水中剩余的悬浮物。“所以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确保足量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以及石英砂的过滤质量。”组员任童介绍道。
经过调研,饮水思源QC小组决定将反应器中出气不均匀的管道改为环形铺设的微孔曝气管道。这是一项“大”工程,小组全员出动,戴上安全帽,扣紧安全绳,在6米深的池底,齐心协力拆除旧管道,每个人手上都沾满了黑乎乎的淤泥。新打造的微孔曝气管道缓缓降入池底,确保它固定后,蓄水、开阀,气泡一股一股均匀地铺向四周,污水与药剂一同翻腾。
成功解决了第一步,接下来更换堵塞的加药管道和磨损的石英砂也都顺利完成,SS(悬浮物)数值大幅下降,连续监测10天都稳定在10mg/L以下,进一步控制了污水站出水悬浮物达标排放,保护了周边水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饮水思源QC小组成员继续发扬攻关精神,下一步将致力于“提升污泥压滤效率”,初心不改,守好这一片“绿水青山”。
(唐毓敏)